Friday, November 1, 2013

窮怕了,所以我們要核廢料?

by Saiviq Kisasa

核廢料最終儲存場的議題,從蘭嶼、外島到台灣本島延燒了好幾年,台東偏遠地區的小社區成了台電心目中的最佳場址,原本相安無事的台東縣,因為是否接受核廢料的問題,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爭議。

上週末回到台東期間走了幾趟南田村,詢問有關核廢料的狀況,這個地方正是台電熱門核廢料場址之一。南田這個地方,屬於達仁鄉行政區,地勢背山面海,海岸砂地 難以耕種作物,村民是從不同的排灣族部落遷移到這裡來,統計上大約有一百多戶,實際上真正住在當地約六十幾戶,人口外流的相當嚴重。透過聊天的方式來探詢 核廢料場址的實地情況,對象有當地幹部、反核幹部,及當地的村民們。盼由此機會深入瞭解當地的村民的心聲,這是在我的故鄉發生的事,除了自己的看法外,也 要尊重在地人的聲音,憑著這樣的前提下,展開核廢事件踏察。

報紙上斗大字題寫著「達仁鄉鄉長說我們窮怕了,歡迎核廢料進駐。」「村長表示有百分之60以 上的村民同意」。對於核廢料的傳聞眾說紛紜,有些村民說,核廢料一來,大家都能分到錢,孩子們的教育費、生活費、電費等都由台電來負責。問他們是否知道核 廢料對人體的影響,他們要不是說台電會有安全措施,就是說反正拿到錢就搬到別地方住。還有村民說,他沒有在管核廢料的事情,好像要開公聽會,但都沒有進一 步的通知。社區幹部憂心的表示:「核廢場還是個未知數,根本不知道要不要來,即使要來還要等很長的一段時間,但是村民們開始什麼都不做,就等著核廢料進 來,等著回饋金。」

台電利用一慣的計倆,穿插在社區的活動之中,宣傳有關核廢料的事情,欲尋求更多的同意,鄉長的支持立場,讓許多反對派人士氣憤不已,台電利用人性的弱點,對 於設置場址的處理,放出許多利誘的消息,每個人都相信會拿到一筆可觀的回饋金,造成地方人民情感的分裂,每一個人都想分一杯羹,將一切的考量都放諸腦後, 忘了過去與這塊地的情感,忘了未來後人們的生存。

 一位朋友跟我說,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會瞧不起原住民嗎?因為我們看到的原住民就是這樣子,等著政府給你錢,每天喝酒不工作的刻板印象。2007年6月的科學人雜誌刊登一位巴西的人權鬥士Sydney Ferreira Possuelo要求政府必須保護仍過著原始生活的原住民部落,讓原住民自己決定是否要與外界接觸。內文提及20世 紀下半葉,大眾認為應該讓這些與世隔絕的部落融入文明社會,因為文明是有益的,然而結果卻是加速了他們的滅亡,除了生理上無法抵抗流行病的侵入,當政府開 始需要把建設穿越原住民的土地時,一開始部落的人會反擊你、殺了你,但之後你會看到他們蹲在路邊哈腰乞食與錢,淪為靠政府補助金過活的民眾。這篇報導令人 感到悲哀,卻清楚寫出原住民受到外來文化進入的真實後果,看了這一段,想起台灣原住民,我們全都被豢養的待宰羔羊,伸手等待外界給我們優待、補助,然而這 些回饋金都用完了之後又該怎麼辦呢?要繼續靠其他的援助到何時呢?

不能說是失望,而是說看到了人的現實面,窮怕了,所以什麼都願意接受。地方上重要人士說:「一定要讓百分之八十的回饋金放在南田村,不然什麼都別談。」猶如 是被壓迫的最大受害者一樣。我非常能理解經濟的重要性,但卻讓人失去了自我,台電巨額的回饋金,台東縣從上到下都想從中得利,利慾真的會薰心。從我的文字 看來,村民們似乎都等著領回饋金,但也看到了在社區努力想發展社區的人,他們對於社區的未來充滿著希望,在南田最有名的就是雅石,許多人相繼來到這個地方 尋找雅石,使用當地石頭建成的石頭屋也是其特色,這群人想要利用這樣的優勢發展出社區的產業。一個社區,有一個這樣想,這樣努力的人,社區就絕對不會消失。

瀏覽過許多報章媒體的核廢相關報導,一堆利多的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,對於這些消息卻仍許多疑問,如果社區拿到回饋金,就能夠建設南田村,讓社區變得更好,然 而政府理當要為社區做各項建設,這也是其存在之因,而不是反過來,將核廢放在社區,就讓社區建設發展。另外,建設之後,能保證社區有更好的發展嗎?能夠吸 引更多的觀光客或者發展空間嗎?核能廢料放置在蘭嶼也有很長的時間,做了什麼建設性的幫助嗎?台電也提出核廢料能不能放在南田村,必須依據台東縣民公投, 如果要公投的話,可否想過公投的公平性?公投的人完全瞭解核廢料所衍生出來無論好壞的影響?讓一知半解的民眾來決定核廢場的設置?有達到公投所要的公平 嗎?不明確的事物,只會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我們應該配合當地既有的公共參與模式,設置一個透明公開的平台,開放民眾們討論,甚至商請贊成與反對的學者 們來做核廢的詳盡說明,做到事前充份告知的原則,並透過審議式民主的方式,讓大眾經由公正、平等的決策模式來討論治理公共事務,達成最理想的解決方法。

聖經上提到,上帝絕對不會將我們無法承擔的事交給我們,如果將核廢事件看成一個轉機,它點燃了社區的動力,雖然造社區裡的成員彼此的爭執,卻也讓大家重新檢 驗對社區的感情,找回過去祖先們在這塊土地的付出,與面臨不公義事件的精神,倘若有人能善加利用,凝聚社區成員的力量,相信危機會成為轉機。

刊登在東門教會週報,日期不可考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